• 综合排行
  • 法律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法律问答  > 学习专辑  > 查看详情

问题:阅读:常摸头上长“角”没

回答:
10年前,一位朋友赴广西一县级市挂任市委常委。到任不久,便得大名。为啥?敢说。常委会上,常和书记、市长较真红脸;下属执行不力,批评毫不留情。很快,就有人议论:这位常委太嫩、太愣,不识时务、不懂路数,预言他“人得罪完,事干不成,只能灰溜溜地回去”。
  可“剧情”发展,却出人意料:被顶过的领导,被批过的同事,大多和他成了朋友;烂尾多年的工业园区等“硬骨头”,被他硬“啃”下。挂职期满,市委书记执手相送,感叹道:多几个你这样掏心见胆、有棱有角的干部,何愁事业搞不上去。
  近日,听朋友聊起这段经历,颇多感触。“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”。都说批评武器好,可用的人少;都赞犯颜直谏“牛”,但践者难求。
  有的是只肯栽花、不愿栽刺的“滥好人”。担心“批评上级怕穿小鞋,批评同级怕伤和气,批评下级怕丢选票”,把“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”的庸俗哲学搬到工作中,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,沉默是金、一团和气,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,谁也不得罪。
  有的是驾轻就熟、八面玲珑的“老司机”。能不开口,就不开口;必须开口,“花式”开口。对领导“放礼炮”,乍听似批评,细想是马屁;对同事“放空炮”,蜻蜓点水,和风细雨地皮不湿。认真走过场、扎实搞形式,甜气四溢、辣味全无。
  有的是避实就虚、明哲保身的“官油子”。机关套路深,何必太认真。只要别动我奶酪,什么都是好好好。自己工作可能也不咋地,一开口,“拔出萝卜带出泥”,引火烧身、结怨树敌,反而不妙。明知不对,还是“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”的好。
  有人说,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。利益关联错综,人际关系复杂,圆润一点,中庸一些,和和气气,皆大欢喜。殊不知,脓包不挑破,就会养痈遗患;讳疾而忌医,难免病入膏肓。不敢、不愿批评的人,千般托辞,归结一点:是为私心所扰、为关系所累、为利益所惑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,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”。
  “观于明镜,则瑕疵不滞于躯;听于直言,则过行不累乎身。”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简子,在谏臣周舍病故后“未尝闻过”,深感“吾国其几于亡矣”;魏征常犯颜苦谏,“逢上怒甚,神色不移”,留下与唐太宗君臣相得的佳话;延安整风,有人指出有干部贪污,责备陈毅没管好干部。多年后,陈毅忆及此事,作诗感叹:“难得是诤友,当面敢批评。”
  毛泽东曾说:“我常跟同志讲,你头上长‘角’没有?你们各位同志可以摸一摸。我看有些同志是长了‘角’的,有些同志长了‘角’但不那样尖锐,还有些同志根本没有长‘角’。我看,还是长两只‘角’好,因为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。马克思主义有一条,叫做批评和自我批评。”“考试”还在继续。改革闯关夺隘,发展攻城拔寨,呼唤过硬的作风、担当的胸襟。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“传家宝”,必须传下去,让“谔谔者”归来。党员干部不妨常摸摸,自己头上长“角”没?(摘自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08月03日04版。作者:谢振华,现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,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)

相关文章

律师风采

图文说法

热门文章

热门知识推荐